主页 > 中文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Telegram与中国数字时代的跨境连接探索

流量次数: 作者:tg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6:32

Telegram作为全球知名的加密通讯软件,与中国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多维度特征,涉及技术应用、监管挑战、犯罪治理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综合分析:

一、在中国的使用现状与监管

1. 官方下架与限制

Telegram和WhatsApp等加密通讯软件自2024年4月起被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下架,主要因其端对端加密技术和“阅后即焚”功能可能被用于规避监管。尽管国内用户仍可通过其他方式使用,但官方明确将其定义为“非法社交软件”,并提醒公众警惕其犯罪风险。

2. 本土替代方案

中国鼓励发展合规的加密通讯工具,如蝙蝠、壁虎等本土软件,这些产品同样提供端对端加密,但需接受内容监管,且在用户规模和应用场景上受限。

二、犯罪治理与安全挑战

1. 黑灰产温床

Telegram因匿名性和加密特性,成为华语黑灰产的主要平台之一。2025年5月,Telegram封禁了“好旺担保”“新币担保”等大型犯罪团伙,这些平台涉及虚拟币洗钱、诈骗等非法交易,累计金额超百亿美元。

2. 执法难点

“阅后即焚”功能增加了取证难度,中国警方在打击Telegram相关诈骗案件时需依赖技术手段追踪资金链和通讯痕迹。例如,2024年永宁刑侦破获的诈骗案中,犯罪团伙通过Telegram协调作案。

三、国际背景与科技博弈

1. 隐私与监管冲突

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2024年在法国被捕,凸显加密通讯工具面临的全球监管压力。法国指控其平台纵容非法内容,而Telegram则坚持隐私保护立场,这一矛盾反映了科技企业与主权国家的法律博弈。

2. 用户增长与争议并存

尽管监管严格,Telegram全球用户已突破9.5亿,其大群组、频道订阅等功能仍吸引部分中国用户。但平台上的犯罪活动(如东南亚“杀猪盘”)也引发国际社会对其责任缺失的批评。

Telegram在中国的困境体现了技术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难题。其加密技术虽保护隐私,但也为犯罪提供便利,导致多国加强监管。未来,类似平台或需在合规框架下探索隐私与安全的共存路径。

上一篇:Telegram表情包制作与使用全攻略
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