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区块链相关的Telegram群组已成为行业交流、项目推广的重要平台,但也伴随着诸多风险和乱象。以下是相关情况的综合分析:
一、主要用途
1. 项目社群运营
几乎每个ICO项目都会建立官方Telegram群,用于发布公告、教程和互动交流^^。部分平台(如Bitget)还推出Telegram应用中心,整合区块链服务和Web3工具^^。
群组规模可达上万人,通过匿名性和端对端加密功能规避监管^^。
2. 跨境犯罪工具
诈骗团伙常利用Telegram群发布虚假投资教程(如“搬砖套利”),诱导用户转账数字货币,涉案金额超亿元^^。
被用于、洗钱等非法交易,通过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支付毒资,或利用USDT进行跨境资金转移^^。
二、风险与乱象
1. 诈骗高发
常见手法包括伪造“高收益”骗局(如承诺HT兑换ETH获利8%)、虚假糖果分发、冒充ICO创始人等^^。
部分骗局甚至仿冒知名交易所名称(如Coinjer山寨Coinjar)^^。
2. 信息黑产泛滥
群组内存在大量数据贩卖行为,包括公民个人信息、金融数据等,交易多通过泰达币完成以逃避追踪^^。
3. 监管规避问题
项目方通过境外建群、使用VPN“”等方式绕过国内监管,部分群组后期沦为“死群”^^。
三、应对建议
投资者:警惕“稳赚不赔”话术,勿轻信群内“成功案例”;交易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,需通过正规平台操作^^。
开发者:可参与Telegram生态建设(如TON网络应用开发),但需遵守合规要求^^。
监管侧:部分案例显示,警方已能通过技术手段追踪群主并冻结涉案资金^^。
当前,国内已有替代产品(如FastChat快信)尝试解决Telegram的网络不稳定问题,但用户覆盖度仍有限^^。